【导读】很多双证在职研究生认为,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选择学校、专业几天就能搞定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?以研究生为例,考生一般需要考虑5所院校,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,这样就可能达到15-20所。那么,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如何找到时候自己的学校、专业?
据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了解,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、专业,可以这样做:
1、要重视抓早,不要轻视赶晚
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,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,吃透、读懂、弄通,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(简称校线),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,等等。
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要做到填得好、报得巧,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。因此,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填报,早作准备,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,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。
2、要量体裁衣,不要只追名校
目前,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历来是德智体全面衡量、择优录取。可是,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平时成绩或双证在职研究生考分较高,就放出豪言或暗自打算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。
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学习上的追求目标,那是值得肯定的,但是如果在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填报时依然如此,就不可取了。要使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填报成功,要把握两个竞争实力,做到恰如其分。
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、双证在职研究生考分情况、思想品德情况、身体健康状况、家庭经济情况、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。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,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。
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。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,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,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。
其核心是在掌握学校3—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,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。
3、要分批填报,不要孤注一掷
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,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。我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,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,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。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,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,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,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,重点院校较少。
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,对于本科第一、二、三批的考生,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,一定要知道“不报白不报,报了不白报”的招生录取规则。对于后续批次志愿,如果你不报,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。
在职研究生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,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,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,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,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4、要以选校为主,不要过于看重地点
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,切不可人云亦云,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。
大家都向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,这是人之常情,可以理解。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。
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,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、热门专业,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。
其他广大考生,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,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。
5、要留有余地,不要冒险搏高
许多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名校情结很重,他们大多愿意“分尽其用,用在选校上”。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,笔者并不认同。
双证在职研究生志愿填报最关键、最核心、最重要的,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?能否录取?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,故而要一矢中的。如果你冒险搏高,不留余地,就会导致风险很大。
反之,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,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。这样一来,不仅留有余地,降低了风险,还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专业。
以上就是关于2018年双证在职研究生如何找到时候自己的学校、专业?如果大家对考生还有什么疑问的话,可以去我们的官网上找客服老师咨询。
【相关文章推荐】
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有条件限制吗?